饰带楼将会带领大家了解下列剧本哪部不是曹禺所著,希望你可以从本文中找到答案。
曹禺生平

曹禺简介 曹禺(1910~1996)剧作家、戏剧教育家。本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曹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曹禺的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1922年入南开中学。1925年加入南开新剧团,成为骨干。1928年入南开大学政治系,次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6年8月始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戏剧。抗日战争开始后,他随戏校迁至四川。1946年返回上海,后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1947年1月回国,应聘于上海实验戏剧学校。1949年初,曹禺接受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安排,由上海经香港抵达北平(今北京)。后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与筹备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年7月文代会召开,曹禺被选为主席团成员。1950年、1952年先后被任命为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文化大革命中,曹禺遭到迫害,被迫搁笔。1988年11月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执行主席。曹禺是中国话剧史上继往开来的作家。在他之前的话剧先驱者们,大都是以话剧作为宣传鼓吹民主革命思想的工具,因此没有机会更多推敲话剧的艺术问题。曹禺继承了先驱者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精神,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和欧洲近代戏剧的表现方法,把中国的话剧艺术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雷雨》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后的《日出》、《北京人》、《家》也都是杰出作品。曹禺的作品,对导演、表演艺术和舞台美术也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使话剧成为真正的综合性艺术,为话剧争取了更多的观众,从而发展提高了剧场艺术。他的作品,特别是《雷雨》和《日出》,是50多年来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一直是剧团的保留剧目和院校的实验演出剧目。同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上演。曹禺的作品除《雷雨》(1933年)、《日出》(1935年)外,还有《原野》(1937年)蜕变》(1939年)、《北京人》(1941年)、《家》(1942年,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艳阳天》(1947年,电影剧本)、《明朗的天》(1952年)、《胆剑篇》(1961年)、《王昭君》(1978年)。此外,曹禺还翻译了英国剧作家W.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曹禺的所有作品有哪些?
雷雨(剧本)1933,文生 日出(剧本)1936,文生 原野(剧本)1937,文生 编剧术(理论)1940,正中 黑字二十八(剧本)与宋之的合著,1940,正中 蜕变(剧本)1940,商务 正在想(剧本)1940,文生 北京人(剧本)1941,文生 家(剧本)1942,文生 艳阳天(电影剧本)1948,文生 曹禺剧本选1949,文生 明朗的天(剧本)1956,人文 迎春集(散文)1958,北京 关于曹禺的书籍
胆剑篇(剧本)与梅阡、于是之合作,曹禺执笔,1962,戏剧 王昭君(剧本)1979,四川人民 论戏剧1985,四川文艺 曹禺论创作(理论集)1986,上海文艺 [翻译书目] 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英国莎士比亚著,1944,文生 [研究资料书目] 曹禺论(肖赛)1943,成都燕风出版社 曹禺研究资料汇编 1960,山东师院中文系编版 曹禺剧作论(田本相)1981,戏剧 曹禺的戏剧艺术(辛宪锡)1984,上海文艺 曹禺论(孙庆升)1986,北大 论曹禺的戏剧创作(朱栋霖)1987,人文
曹禺传(田本相)1988,十月 曹禺剧作艺术探索(华忱之)1988,四川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