饰带楼将带你了解多所高校公布博士扩招规模,希望你可以从中得到收获并且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国考报考人数最多的职位在外交部

国考报考人数最多的职位在外交部

2024年度国考报考人数最多的职位在外交部,是外交部地区业务司的“理工类”岗位。

截止2023年10月24日,外交部地区业务司的“理工类”岗位有5772人报名,有3786人通过资格审核,其招录人数18人,竞争比高达为210:1。

相比往年,2023年国考的招录政策依然向迎接毕业生和基层职位倾斜。2024年度国考招录3.96万人,相比2023年国考招录规模3.71万人,扩招了2461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有2.7万个计划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近1000人。

招录政策中,近2.7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设置30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意在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积极投身国防事业。

国考的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35周岁以下,对于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九)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

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硕士研究生大幅扩招 教学质量要确保

【导语】今年以来,受国内外特殊形势的影响,硕士研究生大幅扩招。今年2月28日,教育部宣布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去年增加18.9万;9月再次提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12月3日,教育部回应称,将采取供给精准、硬件扩容等措施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1、硕士研究生大幅扩招,高校能否承载

2020年在学研究生总规模将超300万人发布会上,教育部表示,教育部全面完成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指标。

2019年我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多人,比2015年增加近10万人,其中,45岁以下导师增加约4.5万人。

教育部全面深化学位授权审核改革。“十三五”期间组织开展了第12批学位授权审核工作,新增了28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9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9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1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启动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改革,目前已批准32所高校自主审核增列学位点。加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2015年以来,全国共有332所高校自主撤销1663个博士硕士点,增列了1046个博士硕士点。

此外,教育部表示,教育部完成首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全国12877个学位授权点完成自评,抽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现有学位授权点2292个,8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不合格”并被作出撤销学位授权处理,33个学位授权点抽评结果为“限期整改”并被作出暂停招生、限期整改处理。

2、研究生规模扩大,要确保培养质量

在扩招情况下,如何加强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发布会上,教育部对上述问题作出回应。“扩招一方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深造机会,同时,少数高校也确实出现了研究生教学生活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对培养质量提升带来了一些挑战。”教育部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确保扩招后的培养质量。

首先要结合今年正在开展的学位授权工作,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向中西部地区、向专业学位、向关键学科进一步倾斜,增加学位授权点。

同时,扩容硬件设施。据悉,教育部正在会同相关部委,争取多方支持,筹措资源,强化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研究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另外,教育部将落实加强导师岗位管理、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文件,全方位地提升导师指导水平和能力;明确导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完善研究生资格考试、中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制度,加大分流力度,加强学风建设,落实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洪大用透露,教育部在推进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工作,重点依托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城市,着力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

在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要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下降、持续有提升,实现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全国一半博士在哪里

全国一半博士在高校和科研院所

拓展资料:

近年来,随着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不断扩招,导致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每年考研人数都创新高)数量直线攀升。因此,出现了所谓的大学生过剩、硕士过剩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就产生了一些错觉,“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博士过剩、博士烂大街的结论。的确,1999年我国高校本科生开始扩招,研究生教育的生源规模也随之明显增加,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对博士教育规模的扩大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如果仅凭博士扩招的现象,就轻易得出博士过剩的结论,未免有失偏颇。从1978年恢复高考到2017年,

中国一共诞生了1.14亿的大学生(含专科),占人口总数的8%。其中本科的大约8000万,占人口总数的5.7%;硕士的约800万个,

占人口总数的0.57%。我国博士培养始于1978年,这一年因此被称为我国博士培养的“元年”。但是,这一年全国上下仅仅招录了18名博士生。

目前,2020年被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人数尚未公布,但估计在6.5万人左右。如果加上这6.5万,那到目前为止,我国累计被授予博士学位者只有约94.53万人。

现在,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也还没有出来,我们如果还按14亿人口计算,就会发现中国博士占人口的比重为1/1481、万分之6.75(不足万分之七,实际数值肯定比这还低),远低于主流发达国家水平(美国约为1%)。

一个教育强国的人才占总人口的比例应该是:博士毕业生占1%、硕士毕业生10%、本科毕业生30%。换句话说,至少要有1/3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强国。

那么,如果仍按14亿人口计算,中国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强国,应该有1400万博士毕业生,1.4亿硕士毕业生,4.2亿本科毕业生。显然,现在我们还差得远。

为何说博士扩招数量质量都要保证?

2018年8月30日报道,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从多方面为“双一流”高校建设指明方向。《意见》特别提出,要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快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力培养高精尖急缺人才。

众所周知,博士阶段教育是高等教育中学位教育的最高等级,也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门的统计,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81年的900人增加到2017年的82565人,累计招生115万人,为国家选拔并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不过,相对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高等教育本身的迅速扩张,博士生教育规模近些年出现了相对滞后的势头。在1999年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至2004年的五年时间里,博士生教育也出现过短暂的高速增长现象。那个时期,各种形式的博士研究生班一拥而上,一个导师带三四个,甚至七八个博士生的情况屡见不鲜。但自2005年后,博士生招生规模受到了一定程度地控制,增长随之放缓,迄今年均增速尚不足4%。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家之所以再度提出博士生扩张政策,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建设创新社会、质量中国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阶段转变,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教育科研以及企事业单位中,博士人才往往是研发创新的主力军。博士教育增长滞后,成为制约转型发展的一个障碍。

另一方面是由于本硕教育的发展长期快于博士教育,从而对博士教育本身形成了巨大的挤压。如果博士教育不扩招的话,就会造成研究生招生培养结构的失衡,并且阻碍了部分有志于攻读博士学位的本硕学生的深造之路。

博士生扩招固然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如何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仍是一个极其严肃的话题。事实上,单从数量上来看,我国已连续十余年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博士生队伍。但从在读博士生和已毕业博士的产出成果和创新能力来看,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比如,一些博士生由于考研动机偏差、生活补助偏低等原因,不能将主要精力放到学术科研上,使得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规范性有所下降;一些博士生导师则忙于跑项目、搞兼职等社会性杂务、忽视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客观上降低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因此,此次博士生扩招,要避免过去由于短期博士生数量的膨胀造成的质量下降问题,就需要在招生数量增长方面把握好节奏。在招生结构上,则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进行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地扩招,防止“撒胡椒面式”的普遍扩招。在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和博士生管理制度方面,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国考报考人数最多的职位在外交部

2024年度国考报考人数最多的职位在外交部,是外交部地区业务司的“理工类”岗位。

截止2023年10月24日,外交部地区业务司的“理工类”岗位有5772人报名,有3786人通过资格审核,其招录人数18人,竞争比高达为210:1。

相比往年,2023年国考的招录政策依然向迎接毕业生和基层职位倾斜。2024年度国考招录3.96万人,相比2023年国考招录规模3.71万人,扩招了2461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有2.7万个计划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了近1000人。

招录政策中,近2.7万个计划补充到县(区)级及以下直属机构,设置3000余个计划定向招录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和在军队服役5年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意在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积极投身国防事业。

国考的报考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年龄一般为18周岁、35周岁以下,对于2023年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学专科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九)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主要招录应届高校毕业生。

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