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饰带楼给大家带来有关自由可投是什么意思的内容,以下关于自由可投是怎么回事?的观点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自由可投是怎么回事?

自由可投:这个状态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考生的档案在某一批次第一次投档时,因考生成绩未达到院校的调档线,也就是说未投出去,所以考生状态会出现“自由可投”。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考生被投入高校后,因为考生填报志愿时内容为“不服从专业调剂”或者是“身体受限”等原因被退档后,也会出现“自由可投”的状态。
考生状态自由可投的注意事项:
考生的档案先是“自由可投”,如果分数线正好达到院校投档线,就进入“已经投档”。这时候,接收档案的院校就下载考生档案,表明“院校在阅”。
等待几天,如果院校发现考生某些条件不符合要求,会将录取状态调整为“预退档”,而符合条件的考生档案就会显示为“预录取”。
这些预录取的考生档案必须得到省招办审核签字盖章之后,才会进入录取的最后一个阶段“录取”,直到看到“录取”,才算表明你最终被录取。
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自由可投
高考状态自由可投是很危险吗
自由可投状态并不一定很危险。
自由可投状态一般都意味着考生的分数未达到所填报院校的调档线,从而造成的“滑档”。这时候这种情况就意味着这个考生基本没有被这一档次所填报的学校录取的希望了。
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预退档。这种情况一般是该考生的分数到了院校调档线,因此被院校调档。但在后续审核中,发现该考生的某一个单科分数没达到他所填报的专业所要求的分数,并且又不服从调剂,没办法录取去其他专业,因此学校只能选择退档。
另外也有可能该考生不符合所填报专业的某些要求而被退档。例如飞行员相关专业往往会对考生的视力有所要求,空航服务类专业往往对身高有所要求,因此填报志愿专业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注意投档比
投档比就是高校计划录取人数与在实际要调取档案的比例。举个例子,例如A高校的录取比是1:1.09,那么该高校计划录取100人时就会调取109人的档案过来进行核对,如果刚好这批档案中分数排名前100名的考生都符合录取要求院校就会录取前100人,而将剩下的9人进行退档。
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建议考生注意填报投档比为1:1的院校,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因投档比所带来的风险。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注意到投档比所带来的问题,大多数已经将投档比调整到了1:1,但在进行高考志愿填报的过程中仍需要注意一下院校投档比,以避免这种风险。